美国空军部最近发布一份《环境影响评估草案》(EIS),披露SpaceX将佛州卡纳维拉尔角的37号太空发射复合体(SLC-37)改造为星舰双发射核心设施。这一计划不仅复活了阿波罗时代的传奇发射场融通资产,更为美国国家安全、重返月球和火星计划打造一个新起点。从拆除旧塔到建设183米高的巨型发射塔,SpaceX又一大手笔正在佛罗里达海岸线显现。
传奇发射场的新生
打造183米高双塔
37号太空发射复合体(SLC-37)的历史承载着美国航天的荣光。20世纪60年代,此处为土星I和IB火箭而建,点燃了阿波罗计划的星火。进入21世纪,又成为联合发射联盟(ULA)德尔塔IV火箭的专属舞台,直至2024年4月退役。如今,SpaceX接过接力棒,计划将SLC-37打造为星舰系统的发射枢纽,满足高频国家安全任务和深空探索的需求——这是德州星舰基地(Starbase)和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复合体39A(LC-39A)无法单独实现的壮举。
▲此图展示美国空军部(DAF)提出的SLC-37改造计划,用于支持星舰发射的当前选址布局。红色区域标示施工区,黑色线为租赁边界,包含液态甲烷储存、甲烷液化器、液氧(LOX)储存、空气分离单元(ASU)等设施,以及两座发射整合塔和发射台。蓝色和绿色区域分别表示水储存罐和雨水蓄水池,灰色为拟建道路。地图标注了德尔塔变电站和水平整合设施。图表来源美国空军部
2025年6月6日,美国空军部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估草案》,揭示了这一项目的惊人规模。SpaceX计划在此建设两座星舰发射台,每座配备高达183米(600英尺)发射集成塔,远超目前德州星舰基地(Starbase)和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的143米(470英尺)塔高。两座发射台将共享推进剂储存场,但配备独立的喷水系统,以驯服星舰33台猛禽引擎的炽热能量。同时配备两座捕获架,用于精准回收超重型助推器和星舰飞船级,从而大幅缩短周转时间。为驱动这一巨兽,SpaceX将部署天然气预处理系统、甲烷液化器和空气分离单元,现场生产液态甲烷和氧气。
德尔塔IV时代遗留的设施,如庞大的移动服务塔,从2025年6月12日开始拆除,清理工作将持续整个夏季。菲利普斯公园大道(Philips Parkway)和老A1A道路将拓宽,关键路口的转弯半径也将升级,以适应星舰一二级组件运输。这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是将SLC-37重塑为21世纪的星舰发射重地。
东海岸星舰狂飙节奏
每年600次
最新公布的《环境影响评估草案》数据令人瞠目。SpaceX计划从SLC-37每年发射高达76次星舰,这意味着152次塔捕回收(一二级每级76次),加上静态点火测试以及可能的发射中止,总操作量将多达396次。结合LC-39A的44次发射以及88次塔捕回收,佛罗里达太空海岸每年将见证超过600次星舰相关操作。对比来看,SpaceX现役猎鹰9号和猎鹰重型火箭2024年从SLC-40和LC-39A共完成88次发射——星舰的预期节奏堪称航天史上的新高峰。
在美国空军部研究计划里,SLC-37发射运营将从2026年开始,为此SpaceX需要额外招聘450名全职员工或承包商工人,以支持这一高强度的发射安排。星舰一二级最初由SpaceX位于德州星舰基地(Starbase)生产基地建造,然后通过大型驳船水平运输至佛州卡角,以进行测试和发射。这种跨州海运仅在最初几年进行,预计2027年达到运输高峰,之后在未来五年逐渐减少。为摆脱对德州的依赖,SpaceX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罗伯茨路(Roberts Road)建设巨型整合设施——超级湾(Giga Bay),配备24个工作单元用于飞船组装和翻新。旁边的星舰工厂计划比目前德州星舰基地的星舰工厂大50%,尽管环境审批和建设时间表仍是挑战。到2026年底,超级湾有望投产,将佛罗里达打造为星舰的核心枢纽。
这一频率不仅是雄心,更是战略必需。星舰基地受环境和监管限制,每年最多发射25次,远不足以支撑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和SpaceX火星愿景。SLC-37位于军事发射场内,天生适合国家安全空间发射(NSSL)任务。美国空军已委托SpaceX开发星舰用于点对点货物运输,凸显其在军事物流中的潜力。
▲此图展示星舰在完成任务后可能需要消耗不回收场景下的潜在海洋着陆区域,紫色区域标示了包括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在内的多个地点。地图覆盖全球范围,比例尺显示1英寸约等于2565英里(4120公里),用于评估星舰飞船级在任务结束后的海洋抛弃位置。图表来源美国空军部
SLC-37将为SpaceX业务组合提供未来保障,涵盖从机密载荷到月球着陆器和火星飞船的多样任务。星舰发射轨迹将覆盖40至115度的方位角,不包括南极走廊。星舰一二级均可返回发射场塔捕回收、海洋平台着陆回收或者在指定海域消耗不回收,除了墨西哥湾(美国湾),新增了大西洋消耗区域。
跨越多道监管门槛
这一宏图需跨越复杂的监管门槛。《环境影响评估草案》历时一年完成,结论是改造SLC-37不会对环境或公众产生显著影响。这一结论将从6月13日开始的45天公众评论期内接受检验。7月8日至10日将举行三场面对面会议,7月25日至28日还有一场线上会议。美国空军将评估反馈,完善草案,目标在2025年秋季FAA发布最终EIS及决定报告。
SpaceX已获得有限的现场准入权,开始准备工作,但仍需单独的发射许可。SLC-37核心区域(巡查路以北)的租赁将在FAA发布最终EIS后敲定,南侧区域(包括ULA的水平整合设施)可能要到2027年底才可用。LC-39A星舰发射位环境审查也在同步进行,NASA和FAA正在协调,以确保星舰在2025年底前实现佛罗里达首飞的可能。
对SpaceX来说,监管博弈并不陌生,该公司在星舰基地和LC-39A已积累经验。但SLC-37的军事背景和高强度运营使得风险偏高。公众和环保团体可能对噪音、野生动物影响或甲烷生产的风险提出质疑。不过,以SpaceX过往表现预判,有能力应对这些障碍。
双发射台的世纪构想
正在梦想成真
SLC-37的历史是美国航天演变的缩影。从土星火箭的震撼升空到德尔塔IV的精准任务,见证了人类对星空的追逐。SpaceX全新计划既延续这一遗产,又彻底颠覆范式。双发射台的构想早在1960年代提出,却从未实现,如今将在星舰的推动下成真,将SLC-37转变为媲美最繁忙空港的航天枢纽。
这一转型的影响远超卡纳维拉尔角。对NASA而言,SLC-37将为阿尔忒弥斯计划提供坚实支持,确保稳定的月球任务流。对五角大楼来说,这将增强国家安全能力,提供无与伦比的载荷灵活性。对SpaceX而言,这是通往火星的基石,马斯克设想在本世纪中叶建立自给自足的殖民地。最新《环境影响评估草案》甚至考虑了推力和推进剂容量远超当前设计的星舰变体,彰显SpaceX敢于大胆梦想并付诸实践的野心。
挑战依然存在。太空海岸日益拥挤,蓝色起源(Blue Origin)、联合发射联盟(ULA)、斯托克航天(Stoke Space)和相对论航天公司(Relativity Space)都在争夺发射窗口。发射场管理将如走钢丝般艰难,尽管美国空军坚称星舰的加入不会干扰运营。每年为76次发射供应足够的液态甲烷和氧气将考验SpaceX的工程能力,2026年前招聘和培训450名新增员工也是不小挑战。星舰可靠性仍需时间验证——尽管九飞四成取得相当进展,但这艘巨箭离完全成熟差距甚大。
▲上方照片为SLC-37德尔塔IV火箭原发射基础设施;下方视频为最新影像,显示SLC-37B旧有发射基础设施的拆除现场。德尔塔IV火箭时期的移动服务塔和相关设施已倒塌,清理工作正在进行,为SpaceX星舰发射腾出空间。照片来源@James Raab,视频来源@Michael Seeley
站在今天的SLC-37融通资产,倒塌的老旧塔架仿佛在低语土星五号和德尔塔四号的往昔。这些遗迹让位于星舰塔的闪耀钢构,它们的影子将覆盖这片焕然新生的土地。SpaceX对SLC-37的愿景不仅是发射巨箭,更是重塑太空新边界。一切顺利的话,这片佛罗里达旧地将成为人类迈向多行星未来的星际之门——开创与这片始终仰望星空的土地相匹配的传奇。
参考信息索引
SpaceX Starship-Super HeavyCape Canaveral Space Force Station——Draft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From Delta to Starship, SpaceX’s ambitious plan for SLC-37’s future
Prepping for Starship, SpaceX is about to demolish one of ULA’s launch pads
SpaceX’s Grand Vision: Transforming SLC-37 into a Starship Launch Hub
Cape Canaveral Space Launch Complex 37 - Wikipedia
SpaceX Starship-Super Heavy Project at Kennedy Space Center Launch Complex 39A - FAA
>End
本文转载自“三体引力波”,原标题《SpaceX重整SLC-37,新造东海岸星舰发射枢纽》。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太空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我们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HISTORY/往期推荐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王俊峰
·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艳玲、哈玫,周泳、邱莉、黄榕、娜娜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稻子、赵栋
策划部:杨艳、若㼆、李真子
视觉总监:董泞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业务部: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请加微信:15910858067
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13811260603
杂志订阅,请加微信:wangxiaoyu9960
·卫星与网络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卫星与网络总部负责人:农燕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许克新、董今福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雨菲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
道正网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